有书斋-Booktalk

时间社有书斋 |许晶、阎云翔、刘绍华、张小军对谈儿童生活世界的人类学研究

时间社有书斋 |许晶、阎云翔、刘绍华、张小军对谈儿童生活世界的人类学研究

THiS Book Boom Room “Unruly” Children 本次有书斋研讨会邀请到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许晶老师讨论她的新书《“Unruly” Children: Historical Fieldnotes and Learning Morality in a Taiwan Village》(剑桥大学出版社,2024)。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人类学家武雅士夫妇在台北盆地某村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田野调查,收集了人口数据、自然观察、访谈、心理测验等大量田野资料,标志着欧美学界第一个聚焦汉人儿童生活世界的人类学研究。六十年后,作者运用认知人类学新理论,结合民族志“近读”、行为编码、社会网络分析、大语言模型等多种方法论对这批从未发表的历史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让尘封六十多年的儿童生活世界重见天日。本书超越自上而下的“育儿”视角,重新思考所谓“传统汉人家庭”,以儿童为中心揭示他们如何违抗父母、协商规则、并在同伴互动中建构自己的道德世界。作者从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视角联结本书两大主题,“道德从何而来”与“民族志知识如何生产”,凸显儿童的认知主体性。 许晶,本科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她的研究融合人类学与认知科学理论和方法,以儿童发展为窗口探索“何以为人”。她的上一本专著《The Good Child: Moral Development in a Chinese Preschool》(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17),中文版《培养好孩子》由华东师范大学“薄荷实验”出版(2021)。
时间社有书斋 |Koji Hirata: Making Mao's Steelworks

时间社有书斋 |Koji Hirata: Making Mao's Steelworks

THiS Book Boom Room Making Mao’s Steelworks - Industrial Manchuria and the Transnational Origins of Chinese Socialism In this Book Study Seminar, we are honored to welcome Professor Koji Hirata to discuss his new book, Making Mao’s Steelworks: Industrial Manchuria and the Transnational Origins of Chinese Socialism.
时间社有书斋|再造疾病:跨国互动对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影响

时间社有书斋|再造疾病:跨国互动对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影响

THiS Book Boom Room 疾病政治 —— 国际关系对中国公共卫生系统的再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龙彦教授的研究聚焦于全球化视角下的健康医疗、行政组织、城市治理与科技发展等议题。她的学术成果曾荣获美国社会学学会颁发的七项最佳论文奖。其新著 Authoritarian Absorption: The Transnational Remaking of Epidemic Politics in China(牛津大学出版社,2024)以国际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国家在过去四十年间传染病治理能力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此次活动将邀请龙教授与四位来自政治学与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展开一场跨学科对话,深入探讨国家、知识与跨国力量之间在疾病应对和管理中的复杂互动。 作者/主谈人 (Author/Presenter) 龙彦: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副教授)
时间社有书斋 |与密西根大学George Steinmetz教授对谈《现代社会思想的殖民起源》

时间社有书斋 |与密西根大学George Steinmetz教授对谈《现代社会思想的殖民起源》

THiS Book Boom Room 与George Steinmetz对谈《现代社会思想的殖民起源:法国社会学与海外帝国》 密西根大学社会学系教授George Steinmetz(石桥)是当代历史社会学的中坚学者,并在社会科学哲学、方法论和知识社会学方面多有建树。除了这部新著,他还出版过《调控社会性:德意志帝国的福利国家与地方政治(Regulating the Social: The Welfare State and Local Politics in Imperial Germany)》(1993)和《魔鬼的笔迹:前殖民形态与德国在青岛、萨摩亚与西南非洲的殖民政权(The Devil’s Handwriting: Precoloniality and the German Colonial State in Qingdao, Samoa and Southwest Africa)》(2007)两本专著,其中《魔鬼的笔迹》曾获得2008年度的历史社会科学学会阿兰•沙林纪念奖、美国社会学会比较历史社会学巴灵顿•摩尔奖和文化社会学玛丽•道格拉斯奖。他也主编过《国家/文化:文化转向后的国家形成(State/Culture.
时间社有书斋 |与周雪光对谈《中国的治理逻辑》

时间社有书斋 |与周雪光对谈《中国的治理逻辑》

THiS Book Boom Room 与周雪光对谈《中国的治理逻辑》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雪光英文专著The Logic of Governance in China: An Organizational Approa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2),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全面审视了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这次活动,我们邀请周教授与来自于中美高校的多名学者展开跨学科讨论。
时间社有书斋 |与孔诰锋对谈《帝国的冲突》(附视频)

时间社有书斋 |与孔诰锋对谈《帝国的冲突》(附视频)

THiS Book Boom Room 与孔诰锋对谈《帝国的冲突》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孔诰锋(Ho-fung Hung)英文专著_Clash of Empires: From ‘Chimerica’ to the ‘New Cold War’_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2),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中美关系最近四十年的演变。这次活动,我们邀请孔教授与四位社会科学学者展开对谈。
时间社有书斋|与赵鼎新对谈《儒法国家》(附视频)

时间社有书斋|与赵鼎新对谈《儒法国家》(附视频)

THiS Book Boom Room 与赵鼎新对谈《儒法国家》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Max Palevsky荣休讲席教授赵鼎新,长期致力于中国国家形态的历史社会学研究,其英文专著The Confucian-Legalist State: A New Theory of Chinese History(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获美国社会学学会2016年度政治社会学最佳著作奖。本书是在历史社会学经典理论基础上的一次重大推进。借着本书中文译本的出版,我们邀请赵鼎新教授分享本书观点及研究心得。同时,五位来自历史学和社会科学的学者,也将围绕《儒法国家》中涵盖的丰富问题展开对谈。